华西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义诊,助力肝癌防治宣传月 ——现场服务120余名患者,普及肝癌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未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0月30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腹部肿瘤科、介入诊疗中心及全程管理中心的8位专家——吕涛、杨雨、谢坤林、周继陶、刘畅、郭文浩、万娟、邓颖教授齐聚医院门诊广场,开展以义诊进行时-肝癌宣传月”为主题的大型公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吸引了120余名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专家们通过免费问诊、健康宣教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为公众传递了科学防治肝癌的理念。

 

从左至右,李昂,陶思瑶,林利万娟护士长、谢坤林、刘畅、杨雨、周继陶、吕涛、郭文浩、邓颖教授

 

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病情咨询

 

 

专家团队和患者讨论病情

 

多学科协作,精准服务患者
本次义诊汇聚了肝脏疾病诊疗领域的多学科团队。肝移植中心吕涛教授表示:“肝癌的防治需要早筛早诊和规范化治疗,多学科协作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万娟护士长在现场也为多位术后患者解答术后恢复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点。肝移植中心谢坤林教授则针对中期患者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全程管理中心邓颖教授强调:“从预防到康复,全程化管理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现场患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义诊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深入了解了肝癌的综合防治策略。

 

肝癌预防:远离危险因素
专家指出,肝癌的预防需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

1.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主要诱因,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2. 戒酒控脂:长期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高脂饮食可能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3. 避免黄曲霉素污染:发霉谷物中的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需注意食品安全。

4. 定期筛查:肝硬化患者、乙肝携带者等高风险人群应每6个月进行超声和AFP检测。

 

早期症状:警惕身体信号
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若出现以下表现需及时就医:

· 持续性右肋下胀痛或隐痛;

·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

· 眼球发黄、小便色如浓茶(黄疸);

· 腹部膨隆(腹水)、皮肤瘙痒等。

 

诊断方式:科学筛查是关键

1. 血液检查:甲胎蛋白(AFP)是重要肿瘤标志物,但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2. 影像学检查

超声:为首选无创筛查手段;

增强CT/MRI: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血管关系;

3. 病理活检:通过穿刺获取组织,为诊断“金标准”。

 

治疗方法:个体化选择方案
根据分期及患者状态,治疗手段包括:

1. 手术切除:早期肝癌首选,力争根治性切除。

2. 肝移植:适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符合条件的患者。

3.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SIRT等局部控制技术。

4. 靶向及免疫治疗:如仑伐替尼、PD-1抑制剂等,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

5. 综合治疗:多学科团队制定手术、介入、药物相结合的个性化方案。

 

此次义诊通过专家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既强化了公众对肝癌“防大于治”的认知,也展现了华西医院以多学科协作推动肿瘤防治的担当。未来,医院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为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各位患者后续就诊可通过华西官方挂号APP华医通进行专家线上线下问诊。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