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肺”常健康,北京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守护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未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北京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启航仪式暨专家讲座活动于10月27日下午成功举办。北京明德医院院长滕乐飞、胸外科专家顾问刘强、影像科主任王子真、内科专家代表李飞主任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作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刘强主任此次以专家顾问身份深度指导并参与了北京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的建设。他提出并倡导的“肺结节全周期管理”理念,将在本中心进行系统性实践与探索。这一合作模式,体现了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对基层医疗机构在学术建设与临床实践中的有力帮扶,旨在共同推动肺结节诊疗的规范化与体系化发展。

  活动伊始,滕乐飞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低剂量CT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筛查率正逐步攀升,呈现出高发与年轻化的趋势,许多患者也因此产生焦虑情绪。为此,北京明德医院正式成立“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覆盖筛查、诊断、治疗与随访的全流程、多学科诊疗服务,实现对肺结节的科学管理与全程守护。

  在随后的揭幕仪式中,滕乐飞院长、刘强主任、王子真主任与李飞主任共同为中心揭牌,标志着该管理中心全面启动运营。

  在专家分享环节,刘强主任以《“肺”常健康——不可忽视的肺内小结节》为题,系统解析了肺结节的相关知识。他指出,随着CT技术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已达40%–60%,但真正发展为肺癌的比例仅为约10万分之100,绝大多数结节为良性,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他强调,早期肺癌并不可怕,IA1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2%,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在致病因素方面,除吸烟这一首要原因外,环境与职业暴露、家族史等也不容忽视。

  在诊疗进展方面,刘强主任指出,CT是当前肺结节诊断的“金标准”,微创手术技术已实现1.5公分微小切口下的精准切除,创伤小、恢复快。针对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增加或在随访中增大的结节,以及因焦虑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对无法耐受手术者,则可考虑微波、射频等介入治疗。他还提到,中心已引入中医药多学科协作模式,发挥其在安神、调理与延缓结节进展中的协同作用,构建真正的“全周期管理”体系。

  为帮助患者科学判断就诊时机,刘强主任总结出“九字真言”:“六毫米、煎鸡蛋、在进展”——即结节大于6毫米、呈现“煎鸡蛋”样部分实性特征、或在随访中持续进展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王子真主任则围绕《肺小结节的影像筛查与精准管理》展开分享。他指出,中国肺癌高危人群的界定应结合国情,除吸烟者外,还需关注工业污染、PM2.5、厨房油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筛查策略应较西方标准更为严格。CT在肺结节筛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多维度清晰显示结节特征。一份规范的影像报告应准确描述结节大小、形态、实性成分及其与胸膜的关系。

  对于肺结节的处理,王子真主任建议,初次发现的结节可在短期抗炎后复查,排除炎症可能;大于6毫米且无恶性特征的结节,则可安排长期计划随访。为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北京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力争在首次CT检查后一周内明确诊断或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

  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辐射问题,王子真主任明确表示,目前所使用的低剂量CT单次辐射剂量最低可达0.5–1.5mSv,每年按计划随访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他透露,未来中心将积极推动精准影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诊断一致性,并逐步建立标准化随访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

  未来,北京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将在专业委员会的前瞻性指导下,充分整合多学科诊疗优势,持续构建科学、规范的肺健康管理防线,为广大患者提供更权威、更安心的诊疗服务,携手迈向“肺常健康”的未来。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