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足,人长寿!当归颗粒,养血安眠助力健康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未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常常听说"养肝就是养命",却很少人知道,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肾是同源共生。中医素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这其中蕴含着天人相应的深邃智慧。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而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肾精充盈,则能化生充足的肝血;肝血充沛,又能反哺肾精,使其源源不断。这种精血互生的关系,正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从五行理论来看,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肾水充足才能滋养肝木,使其生机勃勃。

现代生活方式往往在不经意间耗伤着我们的肝肾精血。当你经常在凌晨1-3点莫名醒来,再难入睡;当你发现眼睛干涩模糊,见风就流泪;当你四肢容易麻木抽筋,头发早白且大把脱落;当你感到头晕心悸,面色日渐萎黄——这些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肝肾精血亏虚的警报。这些症状的出现,正是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肾精不能上充于目的表现,说明你的"精血银行"已经出现了赤字。

想要从根本上调养,不需要名贵药材。中医有一个历经千年验证的简单小方子,只需要桑葚和覆盆子两种果子,各取8克,加水煮20分钟即可。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医理论:桑葚被誉为"民间圣果",味甘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之效,尤其擅长滋补肝肾之阴。覆盆子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益肾固精、养肝明目的功效。这两味药材配伍精妙,一温一寒,相互制约,性质平和,共奏滋阴补肾、养血养肝之功。从经络学说来看,这两味药同入肝、肾二经,能够直达病所,发挥协同作用。

若肝血虚症状比较明显,如同时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量少、色淡,或经期延后)、爪甲干枯易裂等,单靠桑葚覆盆子汤可能力度稍显不足,此时可以配合使用当归颗粒,与桑葚覆盆子汤搭配,能形成"滋阴+补血+活血"的三重调理链,让肝血虚的调养更彻底。

当归颗粒的核心成分是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因"根有头、身、尾,色泽黄润,香气浓郁"而被《本草纲目》誉为"血中圣药"。中医理论认为,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独特功效,其中"补血"与"活血"的双向作用,恰好能解决肝血虚的核心矛盾:血不足时能补,血不活时能通。

肝血虚的本质是"血虚+血滞":一方面,肝藏血的功能减弱,血液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度(如长期熬夜耗血、慢性失血);另一方面,血虚则运行迟缓,易凝结成瘀(中医称"血虚生瘀"),导致补了血却用不起来的困境。当归的"甘"能补,可直接补充肝血;"辛"能散,可疏通肝络瘀滞,让补充的血液真正"流动"起来,滋养全身。

现代研究也为当归的补血活血提供了实证:其含有的阿魏酸能刺激骨髓造血,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从根源解决"血原料不足";藁本内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脑部、肢体供血,缓解头晕麻木;挥发油中的正丁烯基酞内酯还能调节神经,帮肝血虚的人睡得安稳、情绪平稳。

把当归颗粒与桑葚覆盆子汤搭配着喝,效果更上一层楼:桑葚覆盆子像"灌溉渠",先把肝肾的阴液补足;当归颗粒则像"动力泵",把补进去的阴液化生为流动的血液,并疏通淤堵的血络,让肝血既能"存得住",又能"用得好"。

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当归性温润,湿气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或容易腹泻的人要少用;健康人群调理时,当归颗粒一次1-2袋(每袋约4-6克),一天2次温水冲服,连续喝2周后停几天,给身体自我调节的空间。

中医讲"养大于治",与其等肝血虚了再补救,不如从现在开始养护:晚上11点前睡、少生闷气、每天散散步。再加上一碗桑葚覆盆子汤、一杯当归颗粒冲剂,肝肾精血慢慢养起来,长寿自然有了根基。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