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爱瑞第三届AFICO国际肿瘤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未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 第三届美中爱瑞·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肿瘤临床学术年会在望京凯悦酒店圆满收官。本届年会聚焦肿瘤防治与科技深度融合,汇聚国内外顶尖肿瘤专家、临床工作者及业内同仁,围绕肿瘤治疗前沿与探索、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行业发展责任与目标等核心展开深入研讨,为全球肿瘤医学领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为肿瘤防治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学术盛会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主办,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保障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康瑞会议服务有限公司协办。

  本届大会主论坛主席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朱军教授、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院长徐仲煌教授。特邀嘉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建兴先生,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高成运先生,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澜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教授、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首席医疗官孙旻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客座副教授、实体瘤细胞治疗项目主任Udai S. Kammula博士,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担任临时主任,并兼任UPMC“运动抗癌”(Moving Through Cancer)项目创始主任的Kathryn Schmitz博士。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科研院长马志强教授担任本届大会主持人。

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科研院长 马志强教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 刘建兴先生

  刘建兴副所长在致辞中强调,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健康中国建设擘画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将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纳入重要部署,而肿瘤防治作为两大战略的关键交汇点,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福祉与社会发展质量。

  他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给我国肿瘤防治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不过,我国在肿瘤领域的创新研发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 目前我国肿瘤相关研发的质量与数量在全球占比持续提升,已跃居全球第二;多款国产创新药相继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治疗领域的空白,更打破了进口药物的垄断格局,让更多患者能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得优质治疗。在疾病防治实践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微创技术等新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果,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朱军教授

  朱军教授作为肿瘤临床领域的资深专家,在致辞中聚焦肿瘤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他表示,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 “健康中国 2030” 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核心目标之一是显著降低肿瘤发病率、大幅提高 5 年生存率,这需要全体肿瘤医务工作者凝心聚力、久久为功。

  朱军教授高度肯定了以美中爱瑞肿瘤医院为代表的专科医疗机构的创新实践。他指出,肿瘤专科医院凭借灵活的机制创新、精准的服务定位,与综合医院形成互补,为患者提供多元化诊疗选择,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呼吁,未来需进一步规范技术创新路径,打造符合中国人口结构、医疗资源分布特点的 “患者三级服务体系”,构建覆盖 “预防 - 诊断 - 治疗 - 康复” 全流程的服务链条,让更多复杂、疑难肿瘤患者能便捷获取优质医疗资源。

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院长  徐仲煌教授

  徐仲煌院长在致辞中介绍,相较于前两届国际会,本届大会实现了 “全方位、深层次” 的升级突破。在主题设计上,除核心主论坛外,精心设置了 8 大分论坛,覆盖当前肿瘤临床诊疗的关键领域,旨在构建国内肿瘤专科领域的全体系标准,推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经验共享。

“本届大会邀请到全球肿瘤领域的领军专家,既有国内顶尖医院的临床大咖,也有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等国际知名机构的权威学者,真正实现了中外肿瘤领域的智慧交融。” 徐仲煌院长表示,美中爱瑞始终致力于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盛会,让国内外专家能充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为全球肿瘤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徐仲煌院长强调,肿瘤诊疗正朝着 “更精准、更高效、更可持续” 的方向迈进,而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是突破肿瘤防治瓶颈的关键。美中爱瑞将持续办好国际肿瘤学术年会,邀请全球同道共享学术盛举,共同推动肿瘤医疗技术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生机。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

Hillman 癌症中心院长 Elizabeth Wild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Hillman 癌症中心院长 Elizabeth Wild 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大会并致辞。她在视频中表示,美中爱瑞作为UPMC合作多年的战略伙伴,在了临床技术与科研项目攻关方面进行了多方尝试,本届的学术会作为与UPMC第三次的深度合作,充分彰显了在UPMC的全球网络下,美中爱瑞是UPMC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非常重要的一环。

  Elizabeth Wild 女士指出,肿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挑战,需要各国专家携手应对。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 UPMC Hillman 癌症中心与爱瑞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医疗机构合作,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专家互访交流、临床技术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共同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 高成运先生

  高成运先生的致辞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聚焦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在肿瘤防治中的核心作用。生命关怀协会已与美中爱瑞合作连续举办三届学术会议,对于推动肿瘤防治发展以及MDT多学科会诊模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指出,当前全球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我国因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速,肿瘤防治压力尤为突出,仅靠传统医疗模式难以应对这一挑战,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国际合作为重要纽带,才能突破诊疗瓶颈。期待未来 10 年,全球肿瘤早期诊断率、5 年生存率、AI 精准医疗覆盖率能显著提升,让更多肿瘤患者共享医疗科技进步的成果。

  专家学术分享:聚焦前沿技术,解锁肿瘤治疗新路径

  在嘉宾致辞后,大会进入学术分享环节,国内外顶尖专家围绕细胞免疫治疗、运动康复、免疫治疗创新、手术技术革新等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一场 “思想盛宴”。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教授、实体瘤细胞治疗项目主任 Udai S. Kammula

分享课题《Precision Cellular Immunotherapy for Metastatic Cancer》

  Udai S. Kammula 教授长期深耕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他在分享中系统梳理了癌症治疗从传统放化疗到精准细胞免疫治疗的演变历程。他指出,转移性癌症因病灶扩散范围广、治疗难度大,一直是肿瘤临床的 “硬骨头”,而精准细胞免疫治疗通过 “靶点筛选 - 细胞改造 - 个体化输注” 的全流程精准化,为转移性癌症治疗带来新突破。

  他以 CAR-T 细胞治疗、TCR-T 细胞治疗等技术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使其具备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从靶点的精准筛选,到根据患者肿瘤基因突变特征定制细胞治疗方案,再到治疗后的动态监测与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科研与临床团队的智慧。”

  Udai S. Kammula 教授表示,目前精准细胞免疫治疗已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有望让更多转移性癌症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客座副教授、“运动抗癌”(Moving Through Cancer)项目创始主任  Kathryn Schmitz

分享课题《Moving Through Cancer: How Physical Activity Transforms Outcomes Across Cancer Types》

  Kathryn Schmitz 博士是 “运动抗癌” 理念的倡导者,她在演讲中颠覆了 “肿瘤患者需绝对静养” 的传统认知。她指出,癌症治疗(如化疗、放疗、手术)常伴随疲劳、肌肉流失、心肺功能下降等副作用,而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缓解这些不适,还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她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证明,从肿瘤确诊后的术前准备阶段,到治疗期间的副作用管理,再到术后康复阶段,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步行、瑜伽、力量训练)均能发挥积极作用:术前运动可增强患者身体耐受度,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治疗期间运动能减轻化疗引起的疲劳感,提升免疫力;术后运动可促进身体机能恢复,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运动处方’应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阶段制定个体化方案。”Kathryn Schmitz 博士的分享为肿瘤康复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视角。

百吉生物总裁/首席执行官 沈浩教授

分享课题《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Cure and Beyond – A Historic Mission》

  沈浩教授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他在分享中回顾了免疫治疗从 “理论探索” 到 “临床应用” 的发展历程,并聚焦 “癌症治愈” 这一终极目标展开探讨。

  他指出,免疫治疗的核心优势在于 “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目前,以 PD-1/PD-L1 抑制剂、CAR-T 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技术,已在多种肿瘤中实现 “临床治愈”(即患者 5 年以上无瘤生存),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领域,部分患者通过 CAR-T 治疗已实现长期缓解。沈浩教授强调,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将聚焦 “克服耐药性”“扩大适应症”“降低治疗成本” 三大难题,通过联合治疗(如免疫治疗 +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放疗)、新型免疫细胞疗法的研发,让 “癌症治愈” 惠及更多患者。他表示,“探索癌症治愈之路,是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需要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产业转化的协同发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锡山教授

分享课题《我们为什么要做 NOSES?》

  王锡山教授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SES)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分享中深入解读了 NOSES 技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创新价值。他指出,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虽能切除肿瘤,但存在切口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而 NOSES 技术通过 “经自然腔道(如直肠、阴道)取出肿瘤标本”,实现了 “腹部无切口” 的微创效果。

“我们推广 NOSES 技术,不仅是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更是为了破解我国结直肠癌防控的关键痛点。” 王锡山教授表示,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中,中晚期患者占比高,部分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延误治疗;同时,基层医院微创手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患者需求。NOSES 技术不仅能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能通过标准化培训,让更多基层医院掌握这一技术,推动结直肠癌诊疗的同质化发展。他强调,未来需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微创技术研发的投入,从个人层面加强健康筛查意识,从临床层面推进多学科整合,通过 “预防 - 诊断 - 治疗 - 康复” 全链条管理,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水平。

嘉宾合影留念

  下午的议题延续了主论坛的精彩,涵盖了胃肠分论坛、甲乳分论坛、AI分论坛、肺癌分论坛、淋巴瘤分论坛、肝胆肿瘤分论坛、妇瘤分论坛以及神经纤维瘤分论坛等精彩内容。

  分论坛特邀嘉宾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小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占宇教授、美中爱瑞肿瘤医院蒋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潘凌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席志军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焦顺昌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周小鸽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付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杨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吴浩教授等,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感官与学术思想上的学术盛宴。各分论坛以聚焦细分领域、深耕学术前沿为核心,各学科领域专家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搭建起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桥梁。

  2025第三届美中爱瑞·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肿瘤临床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会者带来了最新的诊疗理念与技术参考,更凝聚了行业共识、激发了科研灵感,为肿瘤领域的学科发展与临床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与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美中爱瑞将持续推动全球肿瘤防治事业,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各分论坛精彩瞬间

插11.png

插22.png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